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
中国崛起为生物技术制药强国
据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4月11日报道,中国正在成为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生产国,这引起了全球一些最大制药公司的注意。在过去的两年里,礼来(Eli Lilly)和默克(Merck)等制药公司都与中国公司签署了协议。一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协议,出售在海外中国开发的生物技术药物。
一种由礼来公司授权的抗癌新药,是由一家位于上海郊区的初创公司研发的,历时6年。这种药物是从中国仓鼠的卵巢细胞中提取的。莉莉目前正计划在美国病人身上试验这种新药。
竞争对手默克计划在美国测试另一种抗癌药物,这是由另一家接近香港的创业公司开发的。
报告说,这些情况并非孤立的。长期以来,中国一直是世界廉价大宗药品和仿制药的供应国,目前正在成为生物技术药物等重要新药的主要生产国。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)的数据,中国目前生物治疗学临床试验数量排名第二,仅次于美国;生物制药是从动物细胞或细菌等生物物质中衍生出来的。
这种情况引起了全球一些大型制药公司的关注。
2015年,默克公司派出高管访问了大量中国初创企业,并在上海设立了专门的创新中心。强生还在2014年在上海建立了一个类似的中心,以捕捉中国的技术突破。在过去的两年里,礼来、默克、特萨罗公司(TSRO)和印加公司(INCY)与中国企业签署了数百万美元的协议,出售在海外开发的生物技术药物。
中国会在一夜之间改变吗?赛诺菲新兴市场负责人认为不会。但他同时表示,一旦方向确定,形势将明显改变。他指出,中国正在投入资源提高产品质量。
生物制药不同于化学药物,它彻底改变了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方法。生物制药几十年来一直是西方制药商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研发出来的,而且是有利可图的。根据咨询公司Frost Sullivan的数据,全球十大畅销药物中有八种是生物制药。但该行业组织美国药物研究所(American Drug Research Institute)和药物制造商协会(pharmat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)表示,每种生物制药的研发成本都超过10亿美元,上市可能需要10多年时间。
在一系列代价高昂的失败和受专利保护的生物制药的压力下,全球制药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其他地区寻求新的突破。
据介绍,作为地方医药产业改革的一部分,中国政府对国内制药企业进行了大量投资,并采取了鼓励措施,设立了一个项目,吸引在海外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回国,并在生物技术方面投资数十亿美元。初创企业科技园区也加快了新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的试点和审批。
根据报告,大多数中国初创企业是通过复制或改进现有的生物技术药物起家的,但其中一些企业正在进入风险更大的业务领域,开发尚未经人类测试的生物制剂。
总部位于上海的新达生物制药(苏州)有限公司(Cinda Biopharmeutical(Suzhou)Co.,Ltd.)在2015年达成了中国最大的一笔交易,当时礼来斥资5600万美元,共同研发了三种癌症。这两种药物是辛达生物制药公司研发的成果。如果上述药物达到标准,辛达生物制药预计未来10年收入将超过14亿美元。
据介绍,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信达生物制药一个小型实验室里,数十个名为“生物反应器”的圆柱形玻璃器皿保存着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的中国仓鼠细胞。在医学研究方面。根据礼来公司协议的一部分,上述药物用于防止一种干扰人体抗癌能力的基因。
辛达生物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的病人身上测试这种药物,礼来公司正准备在美国申请自己的临床试验。礼来表示,一旦该药物获得批准,它将计划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销售。在中国,公司与信达生物制药拥有联合营销权。
根据中国生物的数据,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繁荣吸引了风险投资的参与,推动中国生命科学投资去年达到创纪录的53亿美元,比5年前增长了近10倍。
2008年,礼来和公司成立了一个风险投资基金,在亚洲投资。此后,该基金5亿美元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了中国的生物科技初创企业。
该基金的合伙人表示,10年前,中国甚至还不在生物技术的范畴之内,但它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。
COPYRIGHT 2020 上海莫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7010221号-1